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这世界上的事真是风水轮流转,十年前谁能想到咱们中国人造的客机,现在能跟波音空客掰手腕?
前几天看到大漂亮给咱飞机零件加征245%关税的新闻,朋友圈里都炸锅了,大伙儿正琢磨着这回要怎么反击,没想到转头就看见C919又甩出个"王炸"——去年刚交付完12架,今年直接奔着50架的量产目标去了,这速度比高铁提速还带劲!
要说这C919真是给咱长脸,我有个在浦东机场干地勤的老同学说,现在停机坪上蓝白涂装的C919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。最绝的是前几天他在食堂吃饭,听见俩外国机长端着咖啡杯嘀咕:"这飞机维护费只要波音787的一半?"您听听,连老外都开始盘算经济账了。更夸张的是订单簿,去年这时候还说是800多架,今年开春直接飙到1200多架,国航东航南航抢着要不说,连埃塞俄比亚航空、印尼鹰航这些外航都开始托人打听购买流程,这架势活脱脱就是二十年前智能手机刚兴起那会儿的抢购潮。
上个月去舟山出差,当地朋友非要带我去波音完工中心开眼界。走进厂房那刻我算是开了眼——流水线上齐刷刷停着10架正在组装的737MAX,可仔细看铭牌才发现,从起落架的钛合金螺栓到机翼的碳纤维骨架,清一色贴着"中国制造"的标签。带队的老师傅边拧螺丝边跟我唠:"早些年美国人手把手教咱组装,现在轮到咱们教他们怎么用国产零件替代进口件了。"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珠海航展上,商飞工程师演示国产航电系统时,台下那群外国专家举着手机录像的场面,活脱脱就是三十年前咱们在德国工厂偷师的模样。
要说这飞机工业的门道,真不是光砸钱就能搞定的。记得2017年C919首飞那会儿,网上还有人说这就是"组装货",结果去年民航局公布的数据啪啪打脸——现在整机国产化率已经冲到60%,特别是最金贵的航电系统和起落装置,完全实现了自主可控。我有个在商飞搞研发的发小透露,他们最新攻关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,耐高温性能直接比肩通用电气的顶尖产品,造价却只有进口件的七成。难怪听说普惠和罗罗的人最近老往上海跑,估摸着是闻到味儿了。
这背后其实藏着盘大棋。看看海关总署的数据就明白,去年我国航空器材进口额骤降18%,而高精度机床出口暴增37%。这说明啥?咱们不光要自己造飞机,还要把整个高端制造产业链攥在手里。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带动芯片产业,现在大飞机正在催生出一批像宝钛股份、中航高科这样的硬核企业。上周跟个投资人吃饭,他说现在资本市场上"大飞机概念股"比新能源还抢手,有个做航空紧固件的乡镇企业,三年股价翻了八倍。
不过最让我感慨的还是产业工人的变化。前阵子看央视纪录片,有个画面特别戳人:西安阎良的试飞基地里,90后试飞员小赵在C919驾驶舱里调试参数,他师傅是当年参与运十项目的退休返聘老工程师。两代人交接的不只是技术手册,更是那份"一定要让中国飞机飞遍全球"的执念。这种传承让我想起华为海思的芯片突围,都是在外界看衰的绝境中杀出血路。
现在回头看看美国那245%的关税大棒,倒显出几分黑色幽默。就像武侠小说里,高手过招到紧要关头,对手突然使出土匪招数,恰恰说明咱们戳中了他们的命门。不过咱可不吃这套,你加你的关税,我造我的飞机。听说商飞已经在筹备第二条脉动生产线,成都和沈阳的新厂房年底就能投产。照这个速度发展,用不了五年,国际航空市场就得重新洗牌。
看着天上越来越多的"蓝白战鹰"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坐绿皮火车去深圳打工的场景。那时候满眼都是日本电视、德国汽车,谁要说中国人能造大飞机,准被当成说梦话。可现在呢?从高铁到特高压,从5G到大飞机,咱们硬是用一代人的时间,把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门类挨个通关。这哪是简单的产业升级,分明是给十四亿人挣来了挺直腰杆的底气。
话说回来,您觉得照这个势头发展,咱们的大飞机什么时候能拿下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,让咱们一起见证这个属于中国制造的黄金时代!

